2007-01-21

就算沒有翻譯也好動人的報導

 前幾天看NHK的新聞介紹了一個好動人的題材,是日本一個實習醫生的故事。

 實習醫生還沒機會在白色巨塔裡面胡鬧,有什麼值得報導?

 因為他聽不見。

 這個實習醫生從小聽不到聲音,他學會發聲,也懂唇語,所以日常與旁人對話聽起來像是西洋人說日語,s跟sh的發音方式洋腔洋調。不過,真聽得懂他說的話呢!

 他爸爸是醫生,所以從小也立定志向要當醫生,不過日本的醫生法以前規定看不見的聽不到的人都不能考醫生執照,於是他的夢想顯得有點悲傷。但後來醫生法改了,不再硬性規定身心障礙者不能考醫生執照,於是他提出申請,專案通過,開始上醫學院,目前醫學大學五年級,往目標前進中。

 看到這個題目當然覺得此人好棒喔!然後想到能夠這麼尊重人,這種制度也好棒喔!完全沒想到相關配合的設備要花多大心思。

 最簡單的問題像是聽不到的醫生,怎麼使用「聽診器」?

 報導拍到他很有禮貌的跟病人打招呼之後,拿出聽診器、放在病人的胸部開始聽診。而幫他聽診的,是一台掌上型電腦。電腦立刻將傳入的聲音波長顯示在螢幕上,他可以看著波形判斷各種聲音是否出現異常。

 看到這裡我開始感動。

 台灣也可以見到許多弱勢族群想要圓夢,像打網球一樣,一個夢想來了、解決一個夢想回去,新聞報導結束之後、夢想也就達成了,大家都安心了但實際上.......。但這個聽診器代表的是背後有一大串相關配合的應變計畫,正因夢不簡單,所以要更認真研發配套措施來促成(設備是他自費購買的),要有更豐富的資源,才能不打折的讓這個年輕人成為真正濟世救人的醫生。

 我相信他應該是第一位聽障醫生,聽診器只是輔助的一小部分,醫學院還幫他請了個手語翻譯,因為太多專有名詞靠讀唇語很難辨識,相信這位手語翻譯也不好當,畢竟手語的醫學字彙可能很少使用。

 將來他真正執業之後可能會遇到更多挑戰,包括病人是否能夠信任聽不見的醫生。但他絕對不是特例,將會有更多人受到鼓舞,知道也許不是自己、也許不是這十年,但在科技的輔助之下很多夢想都會成真。而且還理所當然。

 我相信有朝一日,他會是最懂得傾聽的醫生。

 喔忘了說,這個醫生長得有點傻傻的、很可愛的單眼皮男生。ccc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