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-07-02

一段與楊德昌有關的回憶



 有時候記憶會突然跑出來,突然記起了曾經很介意生氣的事情,但卻早沒了那火氣。

 看到楊德昌導演過世的消息當然很訝異。雖然跑電影,反而因為共同喜愛著日劇而與他後來的鋼琴家妻子比較熟絡。記得某次打電話給這位鋼琴家,電話裡傳來琴音,雖然我跟她說電話的內容不美好,那話筒傳來的空間感覺卻久久難忘。想像中一位鋼琴家跟一個電影導演在一起的生活應該就是這樣,空曠、乾淨、清晰。

 當然不知道他們婚後生活到底如何,因為兩人在一起之後對媒體的態度不能說是「形同仇寇」,但我相信是「謝謝再連絡」,所以新片拍好之後,也許是不想委屈自己,或是不想麻煩媒體推薦,總之,就決定了不在台灣上映。性格決定命運的另一例證。

 但人在江湖上,總是會遇到的,那年坎城由楊導演當評審,在坎城人來人往的海邊街上遇到了伴夫前往的她,久久疏於聯絡,但我期待「友誼」仍在,很高興的跟她打招呼,她卻板著臉走了。

 當然感覺很差很差。那年頭台灣還沒有蘋果日報。那年頭記者跟採訪者當中有著起碼的禮貌。於是我惱怒了起來,氣了兩三天。後來他們幾乎是立刻從媒體上消失,越來越疏離。

 過了這麼多年之後,當然可以體會她的心情。她十分幹練,不需擔心旁人在言語之間出現讓她難以招架的問話,但媒體都已經不是她需要應付的對象了,她不想被報導更不願被消費。所以乾脆連應酬都省了。沒什麼好打哈哈的。

 真離開這個圈子之後,才體會到所謂的「朋友」二字,如果放在採訪者跟受訪者之間,是非常非常薄弱的一種關係,當然還是有真實延續到現在的友誼,但不能期待每一份關係都能夠經得起時間以及權力關係的考驗。當年我的失落其實是自己搞不清楚狀況、一廂情願認為彼此友誼長存的錯誤認知造成的。

 就像某一年我寫了篇報導,結果讓受訪者暴跳如雷,打電話想要興師問罪,但我接起電話的第一句話就說:「我們還是朋友嗎?」先說先贏。當下他當然假裝我們還是朋友,但彼此都知道,不可能啦!

 回頭看看這些虛情假意,好像演著舞台劇。落幕之後,還是踏實的過自己的日子吧!當然,還要找時間來看看下載的「一一」,還是想知道這傳說中的作品到底是什麼內容。

 


 

2 comments:

Anonymous said...

難怪你會離開.

不知道若你當年遇上像驚世媳婦這種角色會怎樣反應?

這兩天我也很注意這條新聞,猛轉各家新聞台搜尋相關畫面.後來發現自己潛意識裡其實是想看他的前妻,因為真的很喜歡她.

Anonymous said...

大推這一句
朋友二字,如果放在採訪者跟受訪者之間是非常非常薄弱的一種關係

心有戚戚焉


**
還有要感謝你的邀約
只是我週二四六都會盡量去上課
而且最近都悶著寫稿很需要運動
只好忍痛婉拒

再次感謝內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