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舞~比利時羅莎舞團的rain與瑪麗書娜的變形金剛
六月有加拿大的瑪麗書娜跟比利時的羅莎舞團來台北演出。
五月還是四月看到瑪麗書娜的劇照就上網買了票,看起來很猛呢!用助行器、柺杖、以及鋼絲跳芭蕾。對比利時羅莎則沒有太濃厚的興趣,上網看了舞碼片段覺得好像在那裡那裡都看過了。
但跳舞的濤濤老師只說,「比利時的那個很棒!」喔!立刻又上網買了票。然後期待著六月快點來。
六月終於來了,先看了瑪麗書娜,真的是人體奇觀。
舞者的身體好漂亮,使用著各種輔具讓芭蕾動作變形。變形的概念也貫穿音樂,顧爾德彈巴哈郭德寶變奏曲本來就是經典,加上顧爾德神經質的訪談,還把樂曲切片、訪談切片,重組又變形。
就像強調對稱均衡的芭蕾動作如果只能夠用左半邊身體、右半邊身體、將會是多麼荒唐的美感。
而裡面一位舞者用柺杖撐著身體、拖行雙腿、口中還含著麥克風,很不舒服吧!但她的plie卻又很美。怪誕。
更怪的是在舞台上看舞者男帥女美、而且精緻如同洋娃娃,就是標準的古典芭蕾伶娜雖然身上捆了各式各樣的東西。
但謝幕的時候,同樣的人卻成了凡人,原來舞蹈的魅力這麼大。
這是個很有看頭的舞,但是未必能夠震撼。比較像是技藝表演。
看羅莎的Rain之前也讀了些文章,總之藝文報導都很像、用一些文字堆砌出抓不住感覺的概況,舉例如下「一場分享寂寞且具傳染姓的宴會已然終了」,瞎米東東?
在一片霧煞煞當中,現代舞的老師林向秀說,「這個舞團的風格也很李蒙、但是更著重在起落。」喔?我的現代舞慘不忍睹、但很自得其樂,聽她這樣說,好像概念比較具體了。
羅莎ROSAS舞團的老大是Anne Teresa De Keersmaeker,她二十歲就發表第一齣舞、二十三歲成立自己的羅莎舞團,2001年慶祝創團二十週年。她的舞作與音樂緊密結合、還喜歡即興、像舞中的爵士樂。但在開場之前我刻意不看節目單的說明,想看看到底會怎樣。
Rain很有趣,舞台是個圓形環、密密的垂著珠珠鍊,十一個舞者在台上奔跑,一開始是一個神經質的女舞者魯莽的起乩,覺得她好格格不入,好像夢遊一樣的小眼睛,跟其他人比起來不太像舞者,但她就是個舞者。
十多人有時兩人一組、三人一組、單人自成一格,雖然距離遙遠但動作同步,用身體互相接觸、遠離,一起跳著但下一秒就陌生。
我特別喜歡舞者的衣服,十一個人都穿著形式類似但顏色跟質料稍有變化的舞衣,大家都跳得大汗淋漓,然後某些人下台換衣、穿著不同顏色出現,很有意思,連服裝都在呼應小小的即興。
特別喜歡裡面的一位日本舞者Taka Shamoto,覺得她好素雅但又力大無比,竟然擔任通常由男生負責的捆工,要舉起女舞者,而且看了一下好像除了三個男生,女生中只有她要不停的舉,纖細卻大力,讓我很想去剪她的髮型。
好看的舞之所以好看在於動人,整場七十多分鐘所有舞者都不停的跑著,除了某些時候剩下四人舞,多數都是整場走著、跑著、甚至坐在場邊看旁人舞。我的呼吸隨著他們起伏、很想跟著他們一起跑。
林老師說:「看舞的時候,其實注意力都集中在肩膀以上,但舞蹈課程訓練的卻都集中肩膀以下。」
我想這齣舞之所以叫做Rain,可能性有二,一是大家都跳到像淋大雨,另一個理由是在大雨中如果仔細的盯著一滴雨,會覺得那滴雨的動作特別的快、感覺到重力加速度的流動,就像舞中忽然把注意力集中在某個動作不同的舞者身上,他就成了那滴受注目的雨,瞬間有了生命。
好看。真好看。
圖說:上上上是瑪麗書娜的海報。上上是瑪麗書娜的那個可憐含著麥克風的女生,讓我想起在夜市賣抹布的大漢,但是體溫不同。上,羅莎的海報裡的一人。太好看所以無法分神在當場畫圖,遺憾遺憾!但也不遺憾!
愛舞~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