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5-10-09

愛舞~Gelabert‧黃金比例


walk in the cloud. Posted by Picasa


 一開始有點擔心「黃金比例」又會是個看不下去的舞,因為光頭的Gelabert也是慢慢的重複著一些動作,但是在巴哈的平均率中每換一段音樂,動作也會換一種主題,一開始慢慢的走,然後動了起來,然後開始轉圈。

 學芭蕾的過程當中很怕頭暈,可每次一轉圈轉頭就忍不住頭暈,老師一直要我盯著一個定點,卻總是繞了一圈就找不到那個點在哪了。看著表情嚴肅的光頭不停的轉著,他的手、身體的移動、頭的角度、轉的角度,全都進入完美境界。

 他的表情一直是我的焦點,因為舞台上就只有他,跟八根柱子,地面上畫著一些刻度,只有他一個舞者,當然就拿著望遠鏡盯著他,他的表情一直沒變,從開場的擠眉弄眼像是jazz課中的isolation,只是他把鼻子耳朵嘴巴下巴全都分開處理了。

 其實從那一刻開始,我就知道自己應該不會無聊了。

 在柱子區進行的是第二段落,每根柱子之間的情緒竟然都不一樣。但他的表情其實沒變過。我看著他的手作出魚的動作,魚游著游著忽然「挫」了一下,看著,我忍不住笑了起來。幽默,這是個幽默的表演。

 於是就更放心了。因為我懂得他的幽默了。

 後來看到他拄著柺杖的動作,非常的奇妙而且充滿了動能,像是靜止的冰上競速選手,雖然身體沒移動過但是柺杖卻像鋼索一樣撐著他的身體,許多動作肯定要用上極大的力氣。他的表情依舊,但額頭沒辦法的噴了汗。

 很喜歡他的舞。所以留下來座談。其實是衝著這場座談會所以買了這場表演,想知道跳舞的人都在什麼樣的狀態之下生活著。

 加泰隆尼亞來的Gelabert說黃金比例是德國編舞家Gerhard Bohner的作品,只是編好之後三年,因為愛滋病過世了。編舞的過程錄成了錄影帶,於是他看著錄影帶學會了這支舞,曾經在巴哈迷面前跳過被罵死了,因為他選的鋼琴師是一個非正統出身的人,彈的方式跟傳統不同,他覺得這樣比較鬆,適合這支舞的感覺,我是沒有太了解所謂的正統跟非正統聽起來到底有什麼不同。

 因為編舞家身體當時已經不太好了,所以有了拿柺杖的那一段,他跳的時候非常能夠感受到對方的心情,有了柺杖,讓許多原本不可能的動作變成可能,像是靠著單腳在舞台上站立超過五分鐘。

 原來舞台也是黃金比例,柱子的高度,柱子間的距離,畫的線條,都走著0.618的比例,因此一開始他在舞台上走路,也是個測量的概念。所有的動作都與比例有關。

 他說這舞應該在觀眾的眼前很靠近的表現,因為這是個很友善的舞蹈,在大廳堂的距離反而削弱了舞蹈的力量,也是因為這並不是一個充滿爆發力、動感的編舞作品,他當場在台下重演了第一段,我立刻被他感動了,感覺可以聽到他的器官所發出的聲音,所有動作都凝聚了全身。

 Q&A過程當中他說,他很高興觀眾看懂了。因為如果觀眾在這一小時當中覺得很無聊的話,那就會睡著,也不會接收到他想表達的事情。但如果看到了藝術,那這一小時就是互動,他的動作有無限想像空間,觀眾也可以自由猜想這段過程的內心世界,他說,如果看到了藝術,這會是對他最大的肯定,因為藝術,其實是要由觀眾來協助完成。

 他的話像是對瑪姬的回應,那次我無法看到藝術,所以那段表演對我算是失敗的。這是看到了,成功了。但也許對旁人來說是不同的狀況,藝術其實與觀眾關係密切。

 走出新舞台的時候我忍不住在路上試著旋轉,還是找不到那個spot,但相信以後慢慢的,會找出來的。

愛舞~

1 comment:

Anonymous said...
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a blog administrator.